00
楔子: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深秋,一辆沉重的木笼囚车碾过长安通往蜀地的官道,扬起漫天黄尘。
车内,曾经意气风发、骄纵不可一世的淮南王刘长,此刻形容枯槁,头发散乱,昂贵的锦袍上沾满污泥。
他蜷缩在冰冷的角落,目光透过粗粝的木栏,茫然地望着天际南飞的孤雁。
往日里殷勤热切的“大兄”,那个在他心里既敬又恨、既亲又疏的四哥——高高在上的汉文帝刘恒,虽然最终赐予他的不是断头台,但这条通向蜀郡的漫漫绝路,也并不比直接“咔嚓”的处境要强上多少。
镣铐的每一次晃动,都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是命运在嘲弄他不久前发动的那场如同儿戏般的谋反。
他闭上眼,长安城的繁华喧嚣、淮南王宫里的笙歌曼舞、以及那场最终将他推入深渊的仓促密谋,都如同破碎的梦境,在脑海中翻腾不息。
“寡人乃高皇帝之子…定是大兄身旁有奸臣离间我们刘氏宗亲!不然,寡人又何以至此?!”
但发狠、后悔并不能改变这位王爷的最后结局。
凛冽的秋风灌入囚笼,卷起几片枯叶,也卷走了刘长最后一丝天潢贵胄的尊严。
当这位淮南王的丧报被加急传至未央宫时,刘恒重重的在身旁的一册竹简上划下一道醒目的红叉,引首的一行小字“郑伯克段于鄢”逐渐猩红,好似张开了血盆大口,正肆无忌惮地狞笑着…
01
故事还得追溯到汉八年(公元前199年)开始讲起。
那一年,刘邦因亲征韩王信路过赵国,赵王张敖呢,虽说是刘邦的女婿(他娶了鲁元公主),在身份上上了一层保险。
但想到自己更是异姓诸侯王,本质上跟韩王信、淮阴侯韩信这些人没啥区别。
万一老丈人哪天翻脸不认人,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张敖就想了一个馊点子:让自己的宠姬赵氏跟刘邦滚了回床。
我的王后,是您女儿;现在我又自愿戴上了原谅帽,我对您可以说是恭顺已极!
您不会再为难我了吧?
可是,张敖到底是低估了刘邦的决心。
这王座,他不全换上刘家人,又怎么能放心呢?
很快,借着所谓“贯高谋反案”,刘邦将张敖废黜为宣平侯,收回原赵国封地,改封第三子刘如意为赵王。
这可就让原先陪刘邦睡觉的赵美人从天堂一下掉到了地狱。
赵美人完成任务后,张敖自然是不可能把她留在王宫里,但也没有提上裤子不认人,在赵王宫附近找了个别院安置了她。
因为刘邦虽然年纪大了,但人家中靶的能力可不是盖的:一发10环,赵美人怀孕了!
小老婆变后妈,不得不说张敖的心理素质极强。
可被撸成宣平侯的张敖保不住赵美人,很快她被羁押看管起来。
那小赵肯定要想办法自救啊,便向上报告:“我是皇帝的人,现在有孕在身,你们行个方便吧。”
审案官员不敢怠慢,领导是个什么尿性他们可太清楚了,而且这种一旦被查出乱盖就必死无疑的事情,没人敢开玩笑,便立马找到刘邦:您看您这个屁股,我们该怎么擦呢?
可刘邦却老流氓本色尽显:就睡了一觉,也来碰瓷?!
忙矢口否认三连:“不可能!别胡说!我没有!”
这就把赵美人的生路给堵死了。
不过赵家人还有后手,他们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
审食其呢,是吕后的老情人,当初吕后落难于项羽营中,多亏了审食其的照顾,这一来二去,俩人就产生了私情。
这个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当然刘邦也清楚,只是碍于吕后的面子,心照不宣而已(类似于夫妻俩各玩各的,互不打扰)。
读者老爷们可以把“辟阳”俩字分开来看:“辟”是“砍”,阳不解释,懂的都懂。
砍掉那啥,不是刚好隐喻审食其是男宠吗?
当然也有人说,辟阳是古地名,但汉代的辟阳县是汉六年新置的,辟阳侯是之前封的。
就还是有点事后遮掩的味道。
扯远了……
审食其最终答应替赵美人出面说情,但无奈吕后嫉妒心重,不给面子,也不肯出面转圜。
见状,审食其也只能作罢。
就这样,这件事在长安互相来回踢皮球踢了几个月,直到赵美人把孩子生下来之后也没有个具体说法。
刚生完孩子的女人,又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下,是很容易得产后抑郁症的,赵美人越想越想不开,干脆心一横,直接上吊死了。
把鼻涕吃进嘴里的刘邦这才下意识的要抹了,忙不迭的吩咐下去,务必把孩子万无一失的接到长安来,并后补了一个名字:刘长。
02
襁褓中的刘长被刘邦交给吕后抚养,本来会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因为太小,根本够不成威胁,实在没必要除掉他)。
却在深宫中听闻生母惨死的真相。
当宫女们窃窃私语着审食其见死不救的往事时汇银配资,少年刘长暗中紧握的拳头已掐出血痕。
这段宫廷秘辛如同毒藤般缠绕着刘长的成长。
当然,他不会去恨自己的父亲,毕竟刘邦给了他养尊处优的身份,哪怕当年悲剧的发生确实是因为刘邦的凉薄无情。
而是偏执的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审食其的头上:
如果当初审食其办事够尽力,我母亲一定不会走上绝路!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你!
所以,你就去死吧!
前元三年(177年),刘长正式开始布置针对审食其暗杀行动。
其实也不应该说是特意布置过,因为整个刺杀行动很儿戏:
刘长只是很随意的带着随从魏敬优哉游哉的跑到审食其的家门口。
让人通报,说自己要进去玩。
审食其虽然做过丞相,但那是吕后当政时期,这会儿正在家赋闲,他没道理也不敢不见刘长。
只能大开中门出迎。
刘长呢,见到审食其后也不废话,当即从袖子里挥出一把铁锥。
审食其哪能料到刘长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当着一众人等就将他撂倒呢?
根本没有提防。
直接被刘长扎透了他的大动脉,当即死亡。
就这,魏敬还嫌审食其死的不透,不知从哪抄出一把刀,将他的脑袋直接剁了。
03
那为啥又说刘长事先计划过呢?
主要看他接下来的操作:
杀人很简单,难的是怎么在他四哥那里过关,毕竟审食其不是阿猫阿狗。
这哥们儿拎着人头,光着膀子,嘴里口口声声要找“大兄”谢罪。
见到汉文帝以后,刘长不等对面发难,立刻像机关枪一样突突出了自己杀人的三条理由:
我妈当年不该受宣平侯谋反之事的牵连,那个时候,辟阳侯是有能力影响吕后的,但他不据理力争,这是他的第一条罪过;
我三哥赵王刘如意母子两人无罪,而吕后还是杀了他们,辟阳侯身为丞相,却作壁上观, 这是他的第二条罪过;
吕后分封诸吕为王,有图谋危害刘氏社稷的危险,可辟阳侯又一次当起了隐身人,这是他的第三条罪过!
这样的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我今天杀了他,就是为了替天下人出气,顺带着给母亲报仇,如果大兄你觉得我做得不对,请立刻处罚我!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应该说,刘长的这一手操作,直接把汉文帝架在火上烤了。
处理吧?
不行,汉家以孝治天下,直接处理一个为亲妈报仇雪恨的人,立国之本是要坍台的。
不处理吧?
也不行,当街杀人都可以模糊化,大汉法制何在?往后还不天天都能冒出恶性案件来?
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汉文帝竟然真的对这件事采取了轻拿轻放的办法!连一顿像样的训斥都没有,就把刘长放归到了自己的封地!
包括汉文帝面对群臣时给出的理由也很牵强:
哎呀,我只剩这么一个弟弟了,我实在不忍心处罚他啊!
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啊!
搞笑了,如果汉文帝真是为了刘长着想,早就应该对他严厉管教。
如此钓鱼执法,明眼人都知道,背后肯定藏着一个更大的局。
(当然,这套推论的前提是基于汉文帝是个明君,毕竟历史上狼狈为奸的兄弟伙也不少)
04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刘长在淮南国中各种骄横不法的大事小情被一件件的摆上汉文帝的御案。
包括出入擅用皇帝的警卫规格,使用皇帝专用的文书称谓,僭越天子礼仪,更为严重的是,刘长竟然被扒出私下派人前往闽越、匈奴各处活动,妄图造反!
可汉文帝依旧没有任何动作。
事出反常必有妖!
汉文帝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别急,距离刘长被拉清单的日子,不久了。
前元六年(174年),刘长的好日子到了头。
起因是汉文帝接到一份报告,里面说:
查有刘长的属下,共70人,以及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策划用40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起事,准备截杀圣驾!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乃使使召淮南王。”
这桩谋反案看上去太滑稽了。
1. 刘长既然已经决定造反,又怎么只会拉出区区70个人参加行动?
2. 棘蒲侯柴武,是刘邦亲口认证的汉初十八功臣之一,也是此时的军方第一人,他的继承人怎么可能和刘长混在一起?脑子秀逗了?
3. 刘长在接到传召他去长安的命令之后,连个磕绊都没打,即刻就动身上路了,这是准备谋反的状态吗?
综上,这个案子怎么看都是汉文帝自己造出来的。
至于以前那些罪名,什么僭越、勾结匈奴,难保不是各诸侯王的家常便饭,用来打击刘长,估计也只是削掉他几个郡县,不会伤及根本。
唯一能置刘长于死地的,只有坐实谋反这一宗罪。
啥?
你问汉文帝为什么要朝刘长下死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身份问题。
汉文帝自己是以王爷身份继承大统,自然害怕有人学他。
那以跟刘邦的关系远近来看,唯一在身份上,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就只剩下一个刘长(其他人都被吕后整死了)。
但他又比较要脸,不想让人指着自己骂,说他薄情寡恩。
所以故意欲情故纵,毕竟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捧杀,是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
05
在这个连环套里面,汉文帝只牺牲了柴奇这一枚闲棋冷子。
那为啥说,柴奇也是汉文帝的人呢?
答:柴武的棘蒲侯爵位,并没有因为柴奇的谋反案受到影响。
虽然汉文帝不搞连坐法了,但谋大逆并不在赦免之列。
哪有儿子被砍了,老爹还手握重权,纹丝不动的?
怎么看都像是汉文帝和柴武私下勾兑了一把,把刘长给装进去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汉文帝的show time 时刻:
首先,由丞相张苍领衔,御史大夫、宗正、廷尉、备盗贼中尉等人联名上报:
判定刘长以大逆罪,斩首弃市。
汉文帝接到报告,御批道:“我不忍心加罪于我的亲弟弟,你们再商量一下呢?”
张苍明白,皇帝这话要反着听:这事儿朝廷上下都达成一致意见了吗?别冒出几个替淮南王喊冤的!
因此在第二次的结案报告上,张苍拉上了包括三公九卿在内的43名两千石以上高官,大家同声一气:“淮南王确实该杀,您别再犹豫了!”
可汉文帝还是不同意:“我不忍心依法惩处淮南王,就赦免他的死罪吧。”
这是让群臣找台阶啊。
于是,张苍等人再次搬出梯子: “陛下仁德,臣等商议过之后,可再减刘长死罪一等,废其淮南王位,流放至蜀郡严道邛崃山。”
邛崃山,是今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让刘长呆在这种地方,等于让他慢慢死。
只是名头上好听一点罢了。
06
可惜刘长并没有熬到流放地,出发不久之后,他就让人害死了。
因为害怕触碰到汉文帝的逆鳞,在押送途中,经过的各县官员,都不敢给刘长打开囚车的封条。
这就意味着刘长从离开长安开始就没有东西吃了。
直到一行人等行至雍县(今陕西凤翔),雍县县令仗着胆子大打开了封条,才发现了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淮南王已死。
死讯上报朝廷。
刘恒哭得很伤心。
然后呢?
这位千古仁君将除了雍县县令之外的沿途所有地方一把手全都杀光了…
真讽刺啊!
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